用一碗牛肉面的態(tài)度,辦好職工的“食”事 |
|||||
|
|||||
早上7點多,建筑公司友誼路基地職工餐廳窗口前人頭攢動,陣陣牛肉面的清香四處彌漫,食堂大廚站在熱氣騰騰的鍋前,不斷地用手中的筷子攪動著面條。 “師傅,請幫我打一碗面。” “要得。” 話音剛落,面條便在沸水里不斷地翻滾,不多一會,職工小程穩(wěn)穩(wěn)地接過一碗熱氣騰騰、香氣四溢的牛肉面,碗中滿是紅亮的辣油、翠綠的青菜、大塊的厚實牛肉,讓人不由食指大動!這牛肉還真材實料,厚實軟嫩,面條勁道,職工們紛紛贊不絕口。 這碗普普通通的牛肉面的變化,不難看出食堂對職工需求的掌握和對職工體驗的重視。背后更是建筑公司后勤服務扎扎實實的“為群眾辦實事”行動軌跡。 年初,隨著一份“關于食堂滿意度問卷調查”的意見征集發(fā)出后,立刻受到職工的廣泛關注。調研內容細致到一周保證用餐幾次、就餐意愿、食堂衛(wèi)生、餐飲質量、職工健康、晚餐供應、以及對食品用料、新鮮及花樣等。 根據調研結果,建筑公司召開了首次后勤民管小組會,制定了菜譜下個月按職工要求更改,并按職工需求增加面食、水餃;老舊破損的餐具要及時更新,保證餐具的健康衛(wèi)生;建立食堂保障群,由民管小組成員、廚師、幫廚人員、辦公室主任等人員組成,切實做好買菜工作及監(jiān)督、統(tǒng)計工作;參照建筑公司的相關食堂后勤規(guī)章制度,制定每周菜譜、做好食品留樣工作,有臺賬記錄、賬目做到公開透明,有定期檢查、有過程監(jiān)管等四項改進措施。 然而,要讓基地內三家單位的職工都滿意,他們要做的努力遠不止此。每天提前預估用餐人數,凌晨四點半就提前購置好食材,實現當天的用菜新鮮,保證兩葷一素不重樣;每周編制菜譜并根據友誼路基地內三家單位職工的意見及時調整;每月一次統(tǒng)計上月的食堂收入和開支情況,無論是菜場買菜或是網絡下單買菜都是貨比三家,由民管小組逐筆審核后進行公示,每一筆賬目清清楚楚,大家吃得明明白白。為了緩解食堂人員壓力,分公司還新增加了幫廚。 “出鍋咯~香噴噴的飯菜!”打飯師傅開心地說道,只見他左手拿勺、右手拿盒,“左一勺、右一盛”把一份份飯菜遞到職工的手中,歡聲笑語在食堂縈繞。11:35正是午飯的飯點,飯菜的溫度正合適,大家吃到胃里暖暖的。 ?“以前總是喜歡點外賣,現在食堂的菜既衛(wèi)生還健康!”食堂就餐的職工笑著說,“上周吃了牛肉面,本周聽說食堂要包大餛飩,每周換著花樣,滿足了各地的口味! 職工的實事,職工滿意才是目的,建筑公司深挖職工餐飲需求,把職工的意見建議從“本子上”搬到“餐桌上”,真正實現了“用心、暖心、貼心”的職工服務理念。 |
||||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
|